石船夜话

当前位置:首页  >  石船夜话  >  石船夜话

石船夜话 | 「师说o新语」

时间:2020-09-23      作者:摄影学院      游览次数:1284 次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石船夜话重启夜,恰逢教师节前夕。老师同学齐上阵,老话趣谈,旧题新意。在座师生皆有感,惠姐将其称之——关于老师那些事儿。


 
传道的方式
惯例寒暄结束,黄玲玲同学先起了头,直言以学生视角,老师的威严感十分醒目。谢枫老师和吴惠老师就此畅谈,师生距离远近难把控,其中微妙分寸,各自要细品。
传道是始,方法为重。在座两位德高望重的“师资大咖”最有发言权。崔副校长先做解答: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最佳。相互尊重,倾听交心,才能进一步启发与引导。而后方肃院长也做了补充:老师应得到尊重,但不必尊“严”。人格思想上的影响和感染,才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


授业的技巧
当师生聚首聊得火热,授业经验的交流总是难免。老船友李明兄阐述“佛系老师”观念,认为老师要因材施教,学生更应该找准自我水平的定位。吴惠老师则认为授业是双向的,应教学相长,相互为师。
郑超老师从学生入手,提出学生的配合度和积极性,对课堂氛围十分重要。雅雯老师认同以上观点,认为做老师也是一种学习,学生不应该只接受“填鸭式教育”。


解惑的意义
答疑解惑是教学中关键的一环,“人非圣贤,孰能无惑?”黄老师认为,教学中知识的转移和增值是一大意义。方肃院长结合华光现状,告诉大家综合类院校的意义:知识储备更科学,将艺术与应用交融,能造就更顺应时事的人才。
李明兄在最后为我们提出了另一层解读——传道是心法,授业是方法,解惑突破传统意义,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人的一生应该有两种老师,一是现实主义教导方法根基的教师,另一种,则是理想主义教化思想的大师。

 




本期石船夜话虽告一段落,但教与学始终是人生的热门话题。愿众人此生都能得良师益友,无论阅历与年龄,永远好奇求知,也永远乐为人师。将传承之意,遇上好学之心,才得以诠释一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下期再会!
 
摄影学院 新媒体小组:
图片拍摄:廖涵凯(19级影视与编导专业)
文字撰稿:郭诗妤(18级播音与主持专业)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台商区洛阳大道491号taptap点点登陆摄影学院

电话:0595—87354028}

邮编:362121

泉州华光摄影与电影技术学院   备案号:闽ICP备16019751号-1
Baidu
taptap点点亚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