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蕴中国·艺术教育创新成果展暨新时代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成果”活动(简称“国艺展”),旨在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美育与中华美学精神,促进艺术教育与美育协同融合创新发展,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教育体系。
一、活动主题
融合创新·美美与共
二、成果要求
1、学生成果:立足专业特色,弘扬正能量。体现积极学生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尚的思想境界,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勇于创新的能力。2、教师成果:文化底蕴深厚,积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反映时代新貌,彰显学科特色,体现教学创新,以艺载德、以美育人。
3、学校成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激扬民族精神,形式灵活多样,作品丰富多彩,突出“五育并举”之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征集对象
1、教师组:全国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社会艺教机构教师。
2、学生组:全国各高等院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在校普通中专生、职高生、中职生;中小学生、社会艺教机构学生。
3、全国各文化(艺术)馆、美术馆、非遗馆、少年宫等机构艺术教师。
4、从事文创产业研究,文创产品开发、生产机构的相关人员。
四、报送类别
(一)艺教成果
1、艺术学门类所属专业:
(1)美术学类: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漫画、纤维艺术等专业作品;(2)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陶瓷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包装设计等专业作品;(3)音乐与舞蹈学类: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流行音乐、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舞蹈表演、舞蹈编导、流行舞蹈等专业作品;(4)戏剧与影视学类:戏剧表演、戏剧教育、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技术等专业作品;(5)艺术学理论类: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作品。
2、曲艺与语言艺术类:相声、评书、快板、鼓曲、琴书、朗诵绕口令、辩论、故事、主题演讲、文学作品朗读、即兴评述等作品。
3、体育艺术与杂技类:突出健与美的精妙融合,鼓励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1)啦啦操、武术表演、艺术体操及相关理论研究;(2)力技、形体技巧、高空杂技、仿技、要弄技巧等艺术表演。
4、交叉学科类:艺术与工科、艺术与健康、艺术与科学、文物保护与修复、互动艺术与技术、建筑与城市设计、艺术与传播、艺术与生物、文艺与新传媒、艺术与医学等相关作品、论著、科研课题。5、文学类:文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建议提供配图以便成果展示)、文学艺术评论等作品。
6、专项研究类:重点征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艺术教育创新研究、跨学科美育教学融合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相关课题、论著。选题范围不限于下列主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拓展研究
(3)“艺术+思政”模式研究;
(4)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5)新文科视域下综合类高校新艺科建设研究;
(6)“艺术+科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7)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实践与探索;
(8)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创新研究;
(9)学科融合视域下“美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教学实践研究;
(10)新时代高校社团美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1)现代化“大美育”人文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12)新时代美育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13)美育视角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14)高校艺术工作坊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
(15)艺术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服务、文创产业研究及艺术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等相关科研课题。
7、教研成果类:(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案例;(2)艺术学科各专业教学成果、跨学科美育教学总结报告、艺术实践活动及活动策划文稿等;(3)学校自主开发编写的艺术学科、美育教育相关校本教材、专业论文、优质课录像、微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教学教研成果。
(二)美育浸润行动成果
1、倡导跨学科美育教学,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品德美、艺术美、自然美、礼乐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报送作品包括但不限于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数字与科技艺术等相关美育教学成果。
2、聚焦“美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艺术实践活动、校园美育文化营造、美育评价机制、乡村美育提质发展、美育智慧教育赋能、社会美育资源整合”等主题,以优秀案例、教研论文、科研课题、创新实践、主题活动、总结报告等形式报送。
(三)文创成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统计范围,在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行业中,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产生的文创作品,报送项目类别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文博旅产品创意设计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各类物馆藏文物、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资源,城市 IP、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旅游文化元素为依据,设计独具特色的创意产品、项目等。
2、工艺美术创意类:注重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和生活需求相结合,从材料、工艺等方面设计具有创新性、艺术性、实用性和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报送类别包含但不限于:雕塑、金属、漆器、陶瓷、花画、编织、刺绣、珠宝首饰等有关创意产品。
3、数字创意类: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鼓励学科交叉、领域交叉设计创新,作品类型包含但不限于动画设计(动漫及衍生产品均可).短视频、游戏设计、AR/ VR/MR 设计应用、交互设计、交互装置、电竞、H5、小程序、Flash、APP、电子出版物及基于网络的文化软件艺术设计作品或项目。
4、其它创意类:IP 衍生文创产品、生活美学文创产品、红色文创产品等相关作品。
以上作品类别,单项、全面报送均可。
五、报送说明
1、所有作品一律要求原创,无知识产权争议或纠纷,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所有作品以电子稿件的形式线上投稿,同类作品每人限报两件,作品上不允许出现学校、其他赛事标识等信息。
3.作品和报表按类别压缩打包,压缩包命名格式:报送院校+专业+作者姓名或组织老师。
4、作品以院校、系、专业、团委等为单位统一组织报送,并严格按照报送表要求填写报送信息。
5、活动流程:作品收集一作品报送一关注公众号快捷查询(公众号:meiyifenhui)→作品审核→公布结果一人才建档→成果展示。
六、报送要求
1、美术、书法类:题材、风格、尺寸不限,扫描仪扫描或数码相机拍照,JPG格式,每件作品大小不超过 3M。
2、摄影类:黑白、彩色不限,单幅、组照均可,配有标题和文字描述;JPG格式,作品长边不低于3000像素,单张图片大小不小于 2M;不得对作品原始影像删改、添加、技术合成等,可根据创意进行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及构图剪裁等必要的后期处理。
3、数字媒体类:(1)视频类作品:MP4或MPG 格式,附内容简介或创意说明,不含片头、片尾,时长 2~20 分钟,最低分辨率 1280x720,视频最大不超过 300M,简体中文字幕;(2)动漫作品:动画短片,创作方式及软件不限,片长2~10分钟,分辨率:1920*1080,H264,MP4文件;漫画分辨率不得低于300dpi,格式为JPEG/TIFF:(3)交互作品:500字以下作品说明,6-12 张 JPEG 格式的成片截图,以视频形式演示或讲解作品,时长控制在 3-15 分钟内。作品需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功能架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界面视觉体验良好、交互设计合理且可用性强。
4、设计类:(1)A3 幅面、JPG 格式、分辨率不低于 300dpi,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 4M,每件作品限4幅(文创设计作品展示图 4~8 个版面),需附作品主题、作品介绍、设计构思、整体效果图、外观尺寸图等相关信息;(2)小组形式设计参展作品,每组不超过7人。
5、音乐与舞蹈类:(1)声乐表演:演唱风格、形式不限,作品 MP3 或 MP4 格式(无水印,有歌词字幕),时长 2分 30 秒-6 分钟,并提交电子版歌谱;(2)乐谱:报送电子版作品及简介;(3)器乐演奏:演奏形式、乐器类别不限,时长不超过6分钟,MP4格式,全景录制:(4)舞蹈作品:舞种、舞蹈形式不限,提交作品剧照6张,时长不超过 8分钟,MP4 格式,全景录制,分辨率不低于 1920x1080。
6、戏剧与曲艺类:剧种、曲种、表演形式、时长不限,鼓励地方曲种、小剧种和濒危剧种积极报送,提交作品剧照6张,MP4格式视频要求见舞蹈类作品。
7、语言艺术类:艺术形式、内容不限,时长 2分 30 秒-10 分钟,MP4 格式,全景录制,视频要求见舞蹈类作品。
8、体育艺术与杂技类:表演形式、内容不限,报送要求见舞蹈类作品。
9、教研成果与专项研究类:课题、校本教材、总结报告、论文(不少于 4000 字,课题报送需附立项通知书或结题证书)等成果 WORD文档报送;微课视频为 MP4 格式,时长 5~15 分钟。
10、美育浸润行动成果:见各类艺教成果、教研成果报送要求。
11、文创项目类:文化创意设计需紧贴大众生活,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项目具备创新性、产业落地性、文化价值性等。作品需提供清晰的创作草稿、最终作品(电子版)及详细的创作说明。提交的最终作品电子文件建议大于 3M,保证图面清晰,每件作品提供 4~8个版面。
七、作品审核
1、作品审核采用百分制,根据“原创性、文化性、艺术性、思想性、生态性、创新性、功能性、前瞻性、可持续性、市场价值与可实现性、人机工学及美学”等标准,按作品类别分组计分。
2、作品分三级审核,专家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用分类审核和综合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审核工作。
八、证书设置
作品通过三级审核后,组委会将根据作品类别颁发相应证书。九、成果展示精选作品分类收录进《当代中国高校艺术作品年鉴》(暂定名)《新时代美育浸润行动优秀成果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创新成果影像资料库,公开出版发行并进行线上官传、线下巡展,多措并举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格局,为促进国家艺术教育发展,美育教学改革创新,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十、报送时间
每届两期报送,第一期报送截止时间2024年6月10日;第二期报送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10日。组委会以报送作品的时间先后顺序,分批公布入选作品结果。
华光在线组稿第一期收稿日期:2024年5月30日
华光在线组稿第二期收稿日期:2024年11月30日
请将报名表及视频作品打包压缩发送至邮箱:3088083424@qq.com
(一定要按要求重新命名!)
十一、特别说明
该活动为全国性专业成果展,不收报送、参评等费用并全面反馈参展结果,供存档、宣传、工作总结、上报及专项证明等用途。需证书留念者,非会员单位自行承担制作费用。
十二、活动受益
1、入选作品,组委会将择优向知名艺术机构、拍卖公司和画廊等定点投放,以提高创作者的知名度和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2、入选作品,组委会择优推荐给相关企业,助推创意设计到产品的商业价值转化,由企业对作品进行商品化孵化,同时创作者将获取设计授权费用。
3、教学教研成果择优推荐文艺或教育类专业期刊发表。
4、积极组织参与征集活动的院校,优先纳入承办“国艺展”高级学术论坛、巡展等活动单位。
5、组委会将组织审核委员会专家,针对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指导教师,按计划免费开展再继续教育工作。
6、参展成果特别突出的院校,组委会联合国家级媒体进行专题访谈报道。
十三、作品版权及出版
1、报送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如有侵犯他人版权,作品发生版权、知识产权等纠纷,取消展览资格,后果由作者自行承担。
2、入选作者同意授权组委会在艺教公益活动中使用该作品。
3、组委会拥有参展作品出版、收藏和用于电视、网络、平面或广播媒体展示的权利。
4、本活动发布内容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有关的任何未尽事宜,均由组委会进一步做出补充细则规定并进行解释。
十四、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老师、王启新老师
电话:010-60700102、13121220970(微信同号)
官网:www.mxyyssj.com
报送邮箱:guoyizhan@yeah.net
办公地址: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兴谷B区
本会公众号:meiyifenhui
快来扫码下载报名表吧!
END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编辑 | 苏颖
初审 | 华光在线
终审 | 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台商区洛阳大道491号taptap点点登陆摄影学院
电话:0595—87354028}
邮编:362121